Effects of drip irrigation modes on activities of starch synthesis-related enzymes and accumulation of starch of kernels located in different ear positions of maize in the irrigation area of the Xiliaohe plain
-
摘要: 为探明西辽河平原灌区不同滴灌模式对春玉米不同粒位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本文以‘农华101’为供试品种, 设膜下滴灌和浅埋滴灌2种滴灌模式, 研究了玉米果穗不同粒位籽粒淀粉积累特征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2019—2020年浅埋滴灌产量较膜下滴灌分别高5.0%和4.7%, 千粒重分别高7.4%和6.9%; 其中浅埋滴灌穗中部百粒重分别提高7.7%和4.1%, 穗上部分别提高10.8%和9.8%。春玉米不同部位籽粒淀粉含量、积累量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均为果穗下部>中部>上部; 两种滴灌模式下淀粉含量与积累量前期差异较小, 生育后期浅埋滴灌果穗中上部淀粉含量与积累量更具优势; AGPase、GBSS和 SSS的活性在灌浆后期表现为浅埋滴灌高于膜下滴灌。浅埋滴灌果穗中上部籽粒淀粉积累达到最大速率的时间较膜下滴灌延后, 淀粉活跃积累期较长, 尤其上部粒位, 达到最大积累速率时间延后5.39 d, 平均积累速率高0.2836 mg·g?1·d?1, 最终淀粉积累量高16.6%。通径和相关分析表明, 达到最大速率的时间、平均积累速率和最大积累速率对淀粉最终积累量影响系数较大, 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与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正相关。表明浅埋滴灌下果穗中上部灌浆后期籽粒的淀粉相关酶活性强、淀粉活跃积累期长, 积累达到最大速率的时间延后, 平均积累速率高, 是浅埋滴灌较膜下滴灌粒重增加和提高产量的原因之一。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
- HTML全文浏览量: 3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