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的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分析——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基于GIS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的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分析——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6, 24(3): 325-334.
引用本文: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基于GIS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的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分析——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6, 24(3): 325-334.
REN Ping, WU Tao, ZHOU Jieming. 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s based o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del and GIS platform— A case study of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6, 24(3): 325-334.
Citation: REN Ping, WU Tao, ZHOU Jieming. 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s based o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del and GIS platform— A case study of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6, 24(3): 325-334.

基于GIS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的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分析——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96)资助

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s based o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del and GIS platform— A case study of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China

  • 摘要: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科学判定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对促进耕地保护及空间优化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05年、2009年及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提取耕地数据, 运用核密度计算、耕地集中度指数、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开展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2005—2013年龙泉驿区耕地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出集聚态势, 耕地整体呈现出西北及北部密集、中部及南部稀疏的空间分布特征, 其中耕地分布密度高值区域呈现出由西北向西南扩张的趋势, 低值区域则以城镇为中心有零星扩散的情况。2)从耕地面积分布情况来看, 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耕地分布相对集中, 而且在时间序列上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但耕地空间变化区域差异较为显著。3)耕地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 但局部空间异质性有所增强, 耕地面积比例较高的空间单元集中分布在北部、西北部一带, 并呈现出向西缩减的趋势, 耕地面积比例较低的空间单元分布在以城镇为中心的建成区及边缘地带, 并经历扩张与收缩两个阶段; 2005—2013年因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和农村土地整治影响而出现局部异质性“热点”与“冷点”区域。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掌握区域耕地空间变化趋势、制定耕地保护与优化布局政策提供理论方法和参考借鉴。
    Abstract: Cultivated lands are among the most fundamental resources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s is highly useful in the protection and resource optim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s. Working on such research project, this paper extracted cultivated land data from the 2005, 2009 and 2013 land use data of the Longquanyi District of Chengdu, China, and calculated the kernel density, concentration index of cultivated land and conducte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by using GIS platform.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1) the evolution of cultivated lands in 2005–2013 in the study area was driven by aggregation. Spatially, cultivated land densities in the northwestern and northern reg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outhern and central regions. Regions with higher cultivated land density apparently expanded from northwest to southwest, while regions with lower cultivated land density sporadically expanded from urban to rural area. 2) For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s, feature land density in the north wa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 The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s wa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with more concentrated years in terms of the time series, but with more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s among the regions. 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for global distribution, with strengthening heterogeneity for local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s in the study area. Spatial units with higher proportion of cultivated lands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rn and northwestern regions and reduced westwards from year to year. The units with lower proportions of cultivated lands were more distributed at built-up areas and suburbs surrounding the urban centers, with two stages of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Because of urban expansion and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2005–2013, there were hot spots and cold spots in different localities of the distributed cultivated lands. This study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and references for determining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regional cultivated lands and developing relevant policies for protection and resource optim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s.
  • 期刊类型引用(63)

    1. 周京春,李益平,李桐,衣浡菲,王金亮,冯战勇. 气候变化及耕地破碎背景下云南省滇重楼潜在适生区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01): 117-133 . 百度学术
    2. 钟燕红,马继刚,李灏. 318国道川藏线旅游产业要素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旅游研究. 2025(01): 15-28 . 百度学术
    3. 张慧,栾思雨,丛蓉. 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耕地质量对耕地水田化的空间响应. 水土保持研究. 2024(01): 327-334 . 百度学术
    4. 邓彤,罗志军,曾建玲. 基于适宜性和空间功能值的德兴市矿粮复合区“三生”空间优化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24(01): 395-407 . 百度学术
    5. 王威,杨佩,郭聪,王志涛. 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时空异质性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4(03): 1143-1152 . 百度学术
    6. 王翠婷,童童,汤萌萌,江文娟,丁琪洵,王强,马友华. 基于莫兰指数的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分区——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例. 江苏农业学报. 2024(01): 83-92 . 百度学术
    7. 刘璇,孙燕,马静,张天旺,陈浮. 长江经济带耕地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湖北农业科学. 2024(02): 1-8 . 百度学术
    8. 杜国明,何平,张瑞. 基于四象限法的三江平原“稻改豆”分区划定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4(08): 1-10 . 百度学术
    9. 刘耀林,辛格格,安睿,刘艳芳. “三位一体”视角下湖北省耕地安全格局变化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4(10): 86-96 . 百度学术
    10. 张烁,刘建村,朱希,孔伟文. 1992—2022年广东粮食种植空间格局演变趋势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4(24): 192-196 . 百度学术
    11. 刘祖容,郭慧娟. 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为例. 科技通报. 2023(05): 29-41+124 . 百度学术
    12. 张艺腾,娄方瑞,赵国庆,任晓强,刘文鹏,邱盛尧. 山东半岛南部中国对虾资源时空变异特征.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23(03): 299-306 . 百度学术
    13. 刘耀楷,张靖琳,王友情,邱泷娇,陈嘉儿,吴兆东,周飞,吴明发. 遂溪县季节性撂荒耕地的空间格局与空间自相关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23(13): 116-122 . 百度学术
    14. 王威,于新月,杨佩,马东辉. 京津冀城市群防灾韧性时空格局和空间收敛性研究. 灾害学. 2023(04): 1-6 . 百度学术
    15. 王燕,余倩,任茜,廖琴. 市辖区近十年耕地变化空间差异及驱动力机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21): 33-38 . 百度学术
    16. 单捷,邱琳,田苗,王志明,王晶晶,卢必慧,黄晓军. 基于景观指数和核密度估算的江苏省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3(09): 1872-1882 . 百度学术
    17. 韩丹燕,樊童生. 基于PLUS模型的耕地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智能城市. 2023(12): 52-54 . 百度学术
    18. 赵国庆,吴祖立,崔雪森,樊伟,石永闯,肖戈,唐峰华. 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的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渔场时空变动研究. 海洋学报. 2022(01): 22-35 . 百度学术
    19. 李慧敏,刘新贵,孙傲辉,陈经伟,徐福乾. 中国重点区域PM_(2.5)时空变化分析与预测.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01): 175-181 . 百度学术
    20. WANG Shiqing,TAO Zefu,SUN Piling,CHEN Sijia,SUN Huiying,LI Na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forest land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ern China. Journal of Arid Land. 2022(01): 1-13 . 必应学术
    21. 赵国庆,宋学锋,徐博,杨嘉樑,李帅,饶欣,黄洪亮,张衡. 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的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渔场时空演变特征. 水产学报. 2022(03): 368-378 . 百度学术
    22. 邱春琦,朱怡萱,李玉凤,周诗薇,刘红玉. 基于夜间灯光和社会经济数据的城市扩张协调性研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2(03): 289-299 . 百度学术
    23. 赵雪梅,夏天,纪文文,吴婕妤,张圣玉,严浩. 基于Sentinel-2卫星的潜江市虾稻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中国农业信息. 2022(01): 72-82 . 百度学术
    24. 蒋怡,董秀春,李宗南,刘忠友,任国业,李章成. 成都郊区农业土地利用空间集聚及斑块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农业信息. 2022(02): 49-56 . 百度学术
    25. 韩小英,杨三维,李文婷,张蕾. 平鲁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保护分区. 山西农业科学. 2022(08): 1168-1175 . 百度学术
    26. 盛艳,秦富仓,刘林甫.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赤峰市松山区耕地演变空间分异特征. 安徽农业科学. 2022(20): 62-66+80 . 百度学术
    27. 何珮婷,刘丹媛,卢思言,何小钰,李桦,杨柳,林锦耀.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深圳市内涝影响因素分析及内涝风险评估. 地理科学进展. 2022(10): 1868-1881 . 百度学术
    28. 邵劲松,杨君,袁淑君,周鹏全,娄知斐,谭鑫. 洞庭湖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异及保护分区研究——以岳阳市君山区为例. 江西农业学报. 2021(04): 132-138 . 百度学术
    29. 夏利恒,刘京,尉芳,徐仲伟,龙小翠,张钰. 陕西渭北旱塬区耕地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21(05): 256-264 . 百度学术
    30. 陈诚,赵宁,陈婷.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配置水平的空间分析.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21(06): 58-65 . 百度学术
    31. 柯志成,连海峰,陈奕,陈双梅,林夏莹. 福建省2009—2018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动态.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5): 677-685 . 百度学术
    32. 刘宇杰,武红旗,李润. 基于GIS的耕地空间分布及利用状况研究. 农业与技术. 2021(19): 53-57 . 百度学术
    33. 刘朔,杨建勇,蔡凡隆. 基于GIS的若尔盖县2009—2014年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定量分析. 四川林业科技. 2021(06): 38-45 . 百度学术
    34. 孙晓莉,袁磊,赵然,和万荣,田淑静,郭朝元. 基于地统计与空间自相关的山区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0(03): 590-598 . 百度学术
    35. 周佳松,夏建国,龙丹. 汉源县耕地利用等别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8): 84-88+91 . 百度学术
    36. 朱磊,杨爱民,夏鑫鑫,武红旗.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1975—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耕地时空特征变化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06): 887-899 . 本站查看
    37. 张烁,罗其友,马力阳. 我国马铃薯区域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12): 151-160 . 百度学术
    38. 蔡为民,肖婷,毕芳英,史云哲. 基于核密度估算的大都市耕地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1): 152-160 . 百度学术
    39. 孙聪康,徐俊丽,余敦,周微,王检萍,梁珍宝. 多尺度下崇义县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差异特征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4): 601-612 . 本站查看
    40. 高建岗,黄锐. 基于耕地质量指数和空间自相关的苏南地区耕地保护分区.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3): 213-218 . 百度学术
    41. 唐琳,冯长春,肖亮,郭永沛,韩炜. 北京市居民租赁住房可支付能力及空间分异研究. 人文地理. 2019(03): 91-98 . 百度学术
    42. 吴双霞. 山区县优质耕地空间格局及其产生机制——以福建永春县为例.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02): 83-91 . 百度学术
    43. 张茂茂,张雪松,何炬,王全喜,王鹏,李德寿. 基于村域尺度的鄂北地区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湖北省随县厉山镇为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9): 179-189 . 百度学术
    44. 卢健. 基于空间热点与聚类区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的乡域单元耕层地力资源评价研究. 无线互联科技. 2019(19): 131-132 . 百度学术
    45. 李娟娟,陈国建,李静帧,廖良宇,李春利,韦杰. 基于GIS的撂荒地空间分布格局:以四川省渠县青龙乡为例. 贵州农业科学. 2018(03): 129-132 . 百度学术
    46. 杜国明,关桐桐,李冬梅,张悦. 黑龙江省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 经济地理. 2018(03): 149-156 . 百度学术
    47. 赵永峰,郑慧. 乌兰察布退耕还林后农牧交错带耕地特征分析. 科技通报. 2018(06): 268-271 . 百度学术
    48. 郭志远,李斌. 城乡边缘地带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河南农业. 2018(02): 53-54 . 百度学术
    49. 张磊,武友德,李君. 环洱海地区耕地与农业劳动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耦合关系. 世界地理研究. 2018(03): 109-119 . 百度学术
    50. 蒋贵彦,运迎霞. 欠发达民族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时空测度与评价——以青海东部重点开发区为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55-62 . 百度学术
    51. 孙晶晶,赵凯,牛影影. 构建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基于河南滑县473份农户调研数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1): 146-155 . 百度学术
    52. 张晗,赵小敏,欧阳真程,郭熙,李伟峰,匡丽花,叶英聪,黄聪,汪晓燕. 多尺度下的南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江西省黎川县为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2): 263-273 . 百度学术
    53. 何坚坚,庞博,张鹏岩,闫宇航,岑云峰. 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测算及可挖掘潜力分析——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6): 249-255 . 百度学术
    54. 许伟. 上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多元数据集成应用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2018(03): 95-99 . 百度学术
    55. 钱凤魁,张靖野,王秋兵. 东港市耕地质量空间相关性分析及驱动机制研究. 土壤通报. 2018(05): 1048-1053 . 百度学术
    56. 杜婉婷,李淑杰,曹竞文,齐鲁. 多尺度下的珲春市耕地质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134-141 . 百度学术
    57. 彭小敏.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耕地资源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 江西科学. 2018(06): 984-990 . 百度学术
    58. 张婧,刘玄,丁远鑫,韩旭霏,王洋洋. 大豆种质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气候因素的数据分析.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8(05): 55-63 . 百度学术
    59. 张乐勤,方宇媛. 基于LMDI-ESDA模型的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空间格局.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7(01): 67-72 . 百度学术
    60. 赵杨茜,杨柳,杨鹏. 基于耕地质量指数空间自相关的耕地保护分区——以贵州省荔波县为例.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126-133 . 百度学术
    61. 贾宁凤,王晓雅,耿佳丽. 山区农村耕地流转的地形驱动因子分析——以山西省宁武县为例. 山西农业科学. 2017(12): 2026-2031 . 百度学术
    62. 刘俊,李云云,林楚,王家庆,乔治,葛全胜. 长江旅游带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7): 1009-1015 . 百度学术
    63. 张文华,刘芳,吕晓,廉丽姝. 江苏沿海地区耕地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国土资源情报. 2016(10): 27-31+2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68
  • HTML全文浏览量:  68
  • PDF下载量:  1222
  • 被引次数: 114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5-10-09
  • 修回日期:  2015-12-06
  • 刊出日期:  2016-02-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